时间:2024-09-29 浏览量:52

如何看待国有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反对产权改革的学者,认为改革后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更严重了,或者尽管产权改革减缓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但是它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这个代价或许比它带来的收益更大。显然,反对派的前一种逻辑和改革派的前一种逻辑针锋相对。

资产评估不实:在国有资产交易、转让、改制等过程中,如果资产评估不准确,导致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或高估,就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例如,某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时,未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导致部分资产被低估并低价转让,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

中国改革与苏东(苏联、东欧)改革的比较

我国的改革和东欧最大区别在于主权!我国的改革是在我国政府统一监控之下首先试点、然后评估再推广的过程,中间稳妥有序,并且从我国国情出发。东欧改革完全由西方操控,国家经济主权全部落入西方手中。人民受尽西方掠夺,除了诞生一大堆寡头,并把自己变成别人附庸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改革的方式不同 苏东国家是激进式的改革,而中国是渐进式的改革,是全面的,整体性的改革。这是中国改革与苏东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1中国改革 改革的性质——我国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深度——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强大动力。

相同点:都存在高度集中的正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都是社会主义改革,都加强了市场调节作用。不同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改革失败。

求各位经济学家关于“收入差距”的观点

1、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差距 市场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个制度是会拉大收入差距的。当前社会国有经济的一些垄断企业和一些高利润的行业,都是国营的,其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比一般私人企业的员工的相对高许多许多。

3、最高档收入占全部国民财富比重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 根据曾国安的统计来观察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最高收入组、次高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低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分别占居民总收入的47%、22%、15%、10%和6%。

4、靠社会政策进行再分配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最常规手段。它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对收入进行二次分配,调节收入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通过政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机制,通过构建社会安全网,保护弱势群体。

5、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大最令人信服的加剧收入不平衡的原因有:全球化、技术偏见型生产变革(SBTC)以及工资两极分化。第二个造成收入不平等加剧的可能原因由杰出的劳动经济学家提出,即职业两极分化。

6、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我个人同意吴敬琏的观点。吴建链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 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 些片面。